研究所动态

地址: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南路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医学院成智楼

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点实验室

邮编:361005
电话:0592-2188528/2188568

 
研究所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所动态    正文

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云武团队揭示抗癌药物索拉非尼通过降低tau蛋白水平改善tau疾病的机制

  发布时间: 2025-10-13   信息员:    浏览次数:


Tau疾病(Tauopathies)是以脑内微管相关蛋白tau的异常沉积为其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的积聚会导致突触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鉴于tau蛋白在AD和其他tau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促进tau蛋白的降解,尤其是清除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可能成为疾病干预的关键策略。然而,这些努力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尚未取得成功。因此,亟需进一步筛选鉴定靶向tau疾病的治疗药物,并且深入阐明其分子致病机制,以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为tau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近日,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云武教授团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PSB)上发表了题为“Sorafenib promotes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FBXW7 to increase tau degradation and ameliorate tauopath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抗癌药索拉非尼能显著降低tau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改善tau疾病模型小鼠的认知障碍和病理特征。索拉非尼可通过上调E3泛素连接酶FBXW7,经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促进ptau231蛋白降解。此外,FBXW7AD患者及tau疾病小鼠脑中表达下调,且恢复其表达可改善小鼠认知障碍和病理特征,也为tau疾病干预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研究人员究采用“老药新用”的策略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可穿过血脑屏障的小分子药物进行筛选,发现索拉非尼能有效降低总tau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图1)。索拉非尼灌胃给药可显著改善tau疾病模型小鼠(PS19)的认知缺陷和tau病理变化。考虑到索拉非尼作为多靶点蛋白激酶抑制剂,并且Tau蛋白的磷酸化修饰会受到多种蛋白激酶调控,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索拉非尼处理能够抑制负责tau磷酸化修饰的多种蛋白激酶,包括CDK5ERK1/2GSK3β以及p38

1. 索拉非尼处理降低tau和磷酸化tau水平

Tau的降解主要依赖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和自噬-溶酶体系统(Autophagy-lysosomal system)两条途径。研究人员也探究了索拉非尼调控tau和磷酸化tau降解的机制,发现索拉非尼可以激活自噬途径,并且能够促进tau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由于UPS介导的蛋白质降解依赖于E3泛素连接酶对底物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因此,研究人员对AD中表达下降、但在索拉非尼治疗后表达上升的E3泛素连接酶,筛选出FBXW7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在AD患者脑组织及tau疾病模型小鼠(PS19rTg4510)脑组织中,FBXW7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图2)。为了探究恢复FBXW7的表达是否能够缓解PS19小鼠的病理进程,研究人员在PS19小鼠中注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FBXW7,并进行学习记忆相关行为测试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FBXW7过表达改善了PS19小鼠的认知障碍和tau病理。

2. FBXW7ADtau疾病模型小鼠表达降低

为阐明FBXW7如何调控tau病理的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FBXW7与tau蛋白相互作用,并通过UPS途径调节tau降解。FBXW7对于底物的识别依赖底物上磷酸化修饰的Cdc4磷酸化降解基序(Cdc4 Phospho-Degron)。研究人员通过分子对接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发现FBXW7tau的结合依赖于tau Thr-231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图3)。

3. FBXW7调控tau降解依赖于tau Thr-231位点的磷酸化修饰

      本研究揭示了索拉非尼通过多种途径改善tau疾病:索拉非尼抑制多种激酶以减少tau蛋白磷酸化,增强自噬介导的tau蛋白降解,并上调FBXW7表达,通过泛素-蛋白酶体促进对ptau231的降解。然而,该药物临床应用仍存在局限性。首先,尽管本研究及其他一些研究均表明,索拉非尼治疗可改善具有tau或Aβ病理小鼠的认知功能,但也有研究显示,在不同品系、剂量和疗程下,索拉非尼反而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在人类患者中的研究结果同样存在争议:部分报道指出索拉非尼会导致认知恶化或脑病,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初期认知下降可在后续治疗中逆转并恢复,表明索拉非尼无长期负面影响。这些治疗差异可能与研究设计、患者群体及给药方案有关。其次,作为多靶点抑制剂,索拉非尼在协同降低tau蛋白的同时,也可能影响其他生理关键通路,引发不良反应。因此,未来需进一步明确其靶向特异性,并系统评估治疗方案与治疗窗口,以确定其治疗认知障碍的临床价值。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383525006252

 
首页| 研究所简介| 研究所动态| 科学研究| 交流合作| 联系我们| 人才培养| 团队介绍| All-Link
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技术支持:翼企网